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全球新动态:把二氧化碳“捕回”海底

  • 2023-06-03 00:49:16 来源:人民网

二氧化碳封存工程示意图。
中国海油供图

6月1日拍摄的恩平15—1原油钻采平台。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地下岩层深处,不但有珍贵的油气资源,也有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海洋油气钻探过程中,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捕获伴生的二氧化碳,将其封存在海底?

6月1日,距离广东深圳西南约200公里的恩平15—1原油钻采平台上,高碳原油生产井、生产处理系统、二氧化碳压缩机等设备依次启动,将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捕获、分离,加压至气液混合的超临界状态后,通过二氧化碳回注井,回注至距平台3公里、海床之下800多米的咸水层中,实现长期稳定封存。

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投用,也意味着我国初步形成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处理、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空白。项目预计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累计将超过15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

二氧化碳顺利回注到海底地层,要突破哪些“关卡”?

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存储位置。中国海油的专家们找到了一个状似倒扣“巨碗”的地质构造,具有自然封闭性,能实现二氧化碳长期稳定封存。

位置选好后,就要钻一口垂直深度近900米、水平位移超3000米的大位移井,建立一条向“巨碗”输送二氧化碳的通道。如此大的水平位移,井壁摩擦力成倍提高,钻井时很容易被卡住,加上海底浅层土质松软,钻井时井眼容易垮塌和漏失钻井液。

针对这些挑战,钻井专家定制了特制钻井液,既能抵抗酸性二氧化碳腐蚀,也能支撑井壁、润滑井眼,让二氧化碳回注之路通畅无阻。不仅如此,注气管柱还加装了光纤监测装置,每隔1米就有1个监测点,数千只敏锐的“眼睛”全方位观察管柱是否存在泄漏。

我国海域沉积盆地分布广、地层厚度大、构造底层圈闭多,具备二氧化碳封存的良好地质条件,封存潜力预测达2.58万亿吨,能够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02日 02 版)

标签:

推荐阅读

全球新动态:把二氧化碳“捕回”海底

二氧化碳封存工程示意图。中国海油供图6月1日拍摄的恩平15—1原油钻采平台。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地下岩层深

环球百事通!湖北知行学院是几本

1、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是二本大学。2、湖北大学知行学院(ZhiXingCollegeofHuBeiUniversi

品美食、逛集市、赏非遗……2023年“潮起惠济—非遗文创·潮玩市集”热闹开市 今日快看

中原网讯在帐篷幕布下体验户外烧烤,在非遗集市里寻找国潮艺人,在音乐秀场边激荡飞扬青春,在灯火霓虹里感

送子进万家 大爱誉九州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展“欢迎海娃回家”亲子活动

又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展“欢迎海娃回家”亲子活动。

爱沃克驱虫pk超可信驱虫,这样选择不出错!

很多养宠人开始养狗,都是因为狗狗十分可爱,很难不选择一只可爱的狗狗去当它的捡屎官。然而,狗狗比较容易受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品牌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