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每年这个时节,无数中国人会跋山涉水地开始一场与故人的“重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了这场“重逢”,远道的会如马英九这样从海峡对岸突破层层阻碍而来的,近路的或许只是抬脚到屋后给先人的坟头添一抔新土。也有忙碌的当代“打工人”,为寄哀思发明了数字祭奠,到网络祭坛点燃一柱心香,“赛博朋克”形式下还是传统的里子。
死亡,是一个日常被遮蔽的话题。其实从对待死亡的态度中,可以看见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不同的文化中的生命观并不一致,甚至大相径庭。重审之下,会发现今天中国人的生命观既有传统牢固的一面,也有现代新鲜的一面。
这个清明节,姑且凭近日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斗胆”谈谈今天中国人的生命观。
(一)慎终追远
4月1日,马英九携家人在马家祖墓前祭拜祖父马立安
“慎终追远”出自曾子之口。“慎终”是指按照丧礼慎重办理父母丧事;“追远”指春秋祭祀,以示怀念追思祖先。
每年清明节,往返海峡两岸的寻根祭祖的匆匆身影,是慎终追远的生动写照。
今年清明节前夕,台湾中华大陈同乡总会青年台商会会长盛汉伟一行6人,就来到浙江台州温岭市箬横镇寻根祭祖。盛汉伟对媒体感慨,在童年记忆里,爷爷那口地道的温岭腔,总能勾起他对海峡彼岸家乡的遐想。
“湘潭伢”“温岭腔”,语言“密码”揭示了共同的来处。
祭之以礼,是儒家的要求。吾生有崖而文明无涯,纪念追溯让个体的生命可以在群体的生命中延伸,这种生命之间的特殊的联结,形成与西方迥异的文化特征。
钱穆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的家庭,实即中国人的教堂。围绕着慎终追远,家庭展开的一系列活动,都在进行着生命的教育、价值的传承。事死如事生,精神上把逝者当成活着状态,不断地感恩着、想念着、倾诉着,仿佛在生与死之间创造了一种弹性状态,让生命突破时空的桎梏。
不管是族群中,还是家庭中,慎终追远中蕴含的对生命的尊重、对父母之爱的尊重,对来处的重视、对过往的重审,并非全然是老旧的东西,与现代价值观有很多契合之处,并在现代生活之树上长出新的枝芽。
比如1987年,一句“官不通民通,民不通以妈祖为先”,向两岸38年的坚冰上狠狠“凿”了一斧。比如宁夏固原二中坚持28年带学生徒步54公里去烈士陵园,祭奠英烈,学生说:“这才是我们要追的星。”
慎终追远,下一句是民德归厚,是携手未来。
(二)重生乐生
本质上,清明节这个祭奠亡者的节日,传递的是活着的重要和美好。就像传统儒家生命观一向倾向重生轻死,主张积极入世,是一种乐生的思想。
孔子不“矫情”,他认为天地间“生”是最根本的。《孔子家语·好生》中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美好蓝图,“德若天地而静虚,化若四时而变物。是以四海承风,畅于异类,凤翔麟至,鸟兽测德。”所有的自然生命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四时如约交替,万物如常,一派欣欣向荣。
“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礼也是因人情而生。即便是丧祭,也不能过度哀伤而损害身体。先思考为什么活着,要把活在世上的人照顾好,在此基础上再去思考死亡的归属问题,再去考虑怎么侍奉逝去的人,在剖析生与死的难题时,要有一个先后顺序的概念。
重视活着的人,一直都是我们老祖宗的生命哲学、价值哲学。
过去三年多时间,世纪疫情搅得人间天翻地覆。一些离开,没来得及说再见;一些远行,开始得让人猝不及防。当很多人在这个清明节重新整理思绪,到亲人墓前进行着迟来的告别时,更让人感慨——没有告别的遗憾让人心碎,但为了生者更好地活下去,许多人就这么生生挺过来了。他们的牺牲,正是因为“重生”。
或许缘分的线头,正在新的地方,等待被拾起。
“加油,明天会更好。”3月26日,陕西西安一个孩子给父亲生前使用的手机号码发短信讲述自己的现状并称非常想念爸爸,新机主收到短信,以其父亲的名义鼓励他收拾好心情,重新出发。
因为人性的温度,这个“美好的误会”,成就了一次故人对生者最温暖、最戳中心坎的“回眸”。
(三)刚毅果决
“目前有大学旧友们帮我料理生前身后事,一切完满具足,无劳挂念。”3月15日下午,1977年出生的“天才”青年历史学家李硕在朋友圈发布的一则自己罹患重病、不久于世的消息,冲上热搜。
李硕作品《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
就在几个月前,他的历史非虚构作品《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刚“出圈”。此书以惊世骇俗的姿态,讲述了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读者和友人还没来得及感慨“天妒英才”之时,李硕以一种超然豁达的态度,让许多人第一次认识了他。
李硕淡然地讲述了自己病发的过程,安排了著作权事务,交待了几句学术上的遗憾、身后事的安排,与朋友告别。“大块劳生,息我以死”,他用庄子的话总结自己的结局。大丈夫生亦何欢、死亦何惧——这份超脱与潇洒,恐怕只有鹿车荷锸、随死随埋的刘伶能与之媲美,魏晋风流也不过如此。聊聊数笔,狠狠敲击了浑浑噩噩度日者的心灵。
中国人重生贵死,但总有些人,用刚毅果决的选择,让生死为之逊色。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还是疫情期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一批医务人员、干部职工、社区工作者因公殉职,舍生忘死的故事至今读来荡气回肠。抗疫烈士没能等到春明景和万物复苏的时节,但他们守住了自己的阵地,守护了无数人的健康和平安。
如果重来一次、如果换作是我,我会怎么做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去审视那些惊心动魄的选择,会在纠结里体会到崇高的意义。
另一些勇毅时刻,让熄灭的生命之光,转而照亮其他人。4月2日9时,浙江杭州23岁女孩黄琴车祸离世后,被推进浙大二院手术室,接受器官捐献手术,她的父母最后一次拥抱女儿流泪告别。
打开小红书,你会惊觉,原来有这么多年轻人在讨论器官遗体捐献事宜,晒出他们的登记卡。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超过616万人。
生命有时,但吾爱不灭。
(四)轻盈浪漫
清明是节日和节气的统一。每年阳历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清明就来了。西汉时期《淮南子》就明确:“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就是吹面不寒杨柳风。
有人说,清明节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不仅因为在这一天所有人都相信还有另外一个世界,还因为这一天天地以全新的面貌预示新生。所以扫墓之后,紧接着而来的是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枝等等“欢脱”的习俗。
清明还有三候,一候桐始华,万物复苏花儿竞相开放;二候田鼠化为鹌,田鼠不见则世道清明了;三候虹始见,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古人还有“清明柳,扫墙头,蝎子蚰蜒上山走”的说法,折柳寄情衍生出来“中国式浪漫”,曾经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惊艳世人。
快乐很重要。儒家的生命观也很看重生命本体潜藏在内心的快乐,人可以惊叹自然的奇妙,也可以因为一些美好的人的出现,感到快乐。“发愤忘食,乐从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饭疏食饮水,曲化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仁者不忧不惧”……要会体验活着的快乐,感知万物、内心丰腴,生命才有质量。
这几年,社交平台上忽而兴起很多生活方式博主,教人去哪儿吃喝去哪儿度假,不该全以“利益论”看待。教人如何生活,何尝不是传递“活着的快乐”?
还有很多人开始关注殡仪行业,讨论殡葬师这个职业。很奇妙,对死亡的直面,没有带来阴郁和消沉,反而带给人生的平静和喜悦。精神饱满地度过每一天,好好珍惜所爱之人,才会不留遗憾的向死而生。这种轻盈的生命观,正在帮助当代人抵御许多生活之重。
这个清明节,你在思念谁?又对“活着”有什么体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标签: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这个时节,无数中国人会跋山涉水地开始一场与故人的“重逢”。为...
1、手工电弧焊机的消耗功率都不是恒定的,它受实际焊接电流大小影响,没有讲焊机型号按常用的BX1-400焊...
4月4日,市长白涛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传达学习省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研究部署我市支持供销合作社...
清明节前夕,包头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开展网上祭奠英烈活动,缅怀英烈功勋,寄托哀思敬意。民警们登录...
闲置多年的啤酒公司资产,将重获新生。2023年4月3日至4月4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在淘宝网司法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