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资料图)
一位陶先生与本报联系
称其爷爷当年应该牺牲在我市利辛县境内
这位陶先生想通过本报
找到其爷爷的安葬地
陶先生随后发来两张旧式书信照片
这两张泛黄的信
揭开了一段尘封70多年的历史
……
烈士牺牲于“阚疃县”
两张旧信是竖写格式
笔迹行云流水
交待了一位叫“陶兴瑞”的烈士
战斗、牺牲经历以及安葬地等信息
内容如下
张太冲写给烈士父亲的信
陶振廷先生:(阳历七月十四,即古历六月初八日。)
陶兴瑞同志之牺牲详情函告如下:
1.牺牲日期前函是有错误的,确实在(卅七年阳历)七月十四日晨。
2.牺牲后葬于新张集西北五里之袁庄。
3.建立石碑,私埋三个酒杯在下边已照办。请勿念为荷。
敬祺。
张太冲,二月廿五日
张太冲写给烈士妻子的信
朱桂彬同志:
陶兴瑞同志是一九四八(年)一(月)调任佛镇区区长,后任李集区长,于本年四月间清剿土顽,在老李集北之柏树行子战斗中牺牲了。兴瑞同志光荣的牺牲,我们认为是很可惜的。然而革命的残酷性也是免不了的事情。因此本县除追悼兴瑞同志以外,安葬于胡集附近,特函告知。
敬祺。
张太冲,元月十五日
记者跟利辛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工作人员张晓玉联系,得知在该县党史资料上,的确记载着一位叫陶兴瑞烈士的事迹,这位烈士牺牲在当时的阚疃县。至于烈士的墓在哪里,一直不得而知。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在如今的利辛县辖区南部,曾经短暂出现过一个阚疃县。阚疃县于1948年1月建立,属当时的豫皖苏区六地委领导,位于颍河以北,由阜阳、涡阳、蒙城、凤台、颍上五县接壤区组成。1949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后,长江以北的敌人基本被消灭,中央决定撤销豫皖苏区党委,成立皖北行署。同年3月,阚疃县撤销,各行政区复归原县,历时一年有余。
因误伤而献出生命
据史料记载,陶兴瑞生于1918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吐丝口镇陶家庄人,1939年参加革命,1940年入党。
1948年1月2日,陶兴瑞奉命从阜北县来此开辟阚疃县。陶兴瑞先后任该县佛镇区委书记兼区长、县委委员、县农工部长、李集区委书记兼区长。在他担任佛镇区和李集区领导期间,积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使这两个区的政权建设不断壮大。1948年夏,豫皖苏六分区十二团的一个骑兵连奉命配合李集区围剿地方土匪,因夜间行动时和骑兵连暗号没有对上,发生误会,陶兴瑞不幸被误伤牺牲。
陶兴瑞烈士证明书
查阅史料可知,写信人张太冲是凤台县人,1938年入党,1940年后,曾任凤台县、泗南县、阚疃县县长,阜阳地区专区行署副专员等职,1954年,张太冲离开安徽调河南省工作,1998年病故,享年91岁。
安葬地有待探寻
陶先生叫陶长城,今年51岁,据他介绍,陶兴瑞烈士牺牲后,当年腊月二十七八,即将过春节的时候,家里得到消息,哭成一片。年后,他的太爷和太爷的弟弟,也就是烈士的父亲和叔叔,踏上了来安徽带遗体回家的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两位长辈没有找到烈士的埋葬地。
一晃75年过去了,亲人逐渐离世。如今,烈士的儿子陶宗庆即陶长城的父亲已经86岁,烈士的女儿陶梅芳也已84岁,两位老人一直珍藏着当年的相关书信、烈士证等物品,希望有一天能找到烈士的安葬地。
“我们家一直想找到爷爷的墓地来祭拜,只是以前条件受限,有心无力,希望这次能让父亲和姑姑在有生之年圆梦。”陶长城说。
按信中表述,烈士葬在“新张集西北五里之袁庄”,按图索骥,此处应该是位于利辛县新张集乡西北的阚疃镇程杨村袁庄。经过联系,该村70多岁的老支书袁永春表示,村里的确有一座烈士墓,埋着本村一位叫袁维先的烈士,该烈士当时是陶兴瑞烈士的副手。老人表示,没听说该村有其他烈士墓。
截至发稿时
利辛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阚疃镇政府等有关部门均表示
会根据新发现史料尽力寻找烈士墓
让忠魂回归故里
让烈士与亲人团聚
来源:亳州晚报
标签:
这两张泛黄的信纸!揭开了一段与亳州有关尘封70多年的历史…
火药是谁发明的,火药是孙思邈发明的。孙思邈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医药家和炼丹家,根据《丹经内伏硫黄法》的...
“现在开办企业很方便,不需要传材料,也不需要现场确认,只要在网上勾选就可以了。上午提交申请,下午...
本网讯(记者何珂)2月15日,记者从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获悉,截至1月末,安徽省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 ...
本网讯(通讯员尔实)2月14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费高云前往安庆市,深入现场实地察看重大产业项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