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19岁以下网民规模已达1.86亿人,占我国网民总数的17.6%。其中9岁及以上未成年人手机持有率达到了97.6%,手机设备的普及让未成年人得以更早、更便捷地接触到互联网。除日常学习、社交外,游戏、短视频等成了未成年人主要利用网络进行的娱乐活动。而在缺乏引导、尚未树立自身完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情况下,未成年人进行网络娱乐活动有可能产生沉迷娱乐、接触不良信息等负面现象。如何引导他们合理正确地使用网络,如何避免陷入网络成瘾的泥潭中,是家庭、学校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资料图】
青少年沉迷网络应早发现
“手机是我的,不能没有它。”听见儿子说出这句话,家住凤城盛世的刘女士知道事情越来越严重了。
据刘女士介绍,刚上初一的儿子阳阳自从今年暑假买了智能手机以后,对手机的沉迷越来越严重。“开始只是用手机打打电话,或是通过手机里搜到的短视频自己学习折纸或小魔术。当时还认为拓宽了兴趣,增长了见识,也没别的影响挺好。”可慢慢地,阳阳使用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时间越来越长。从刷短视频到和网友聊天,从看电影到玩游戏,几乎手机不离手。刘女士和爱人发现问题严重后,想尽了各种办法防止阳阳沉迷手机,可是效果不佳。开始阳阳父亲想把手机没收,不让阳阳用,父子俩还发生了几次激烈的冲突,甚至动了手。可是阳阳不管怎么也不同意不用手机,还说“宁愿不上学,也不能没有手机。”
怕阳阳有过激反应,没办法刘女士又把手机还给了儿子。怕他还沉迷游戏,把手机设置成了青少年模式。阳阳没办法长时间玩手机游戏了,就开始频繁地刷短视频,和网友聊天。“天天放学回家就看手机,书包都不打开,作业也不认真做,每天晚上看手机都要到十一二点才睡觉。成绩更是一落千丈,由中上等一下子到了班级后几名。”刘女士无奈地说,感觉阳阳现在除了手机对什么都不关注,“心理已经是一种病态了,真该去心理科看看”。
对于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许多家长都束手无策,除了打、骂、罚,在面对无理取闹哭闹不止的孩子时,最终还是把手机交还。专家认为,预防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一定要从小从早。如果判定青少年对于网络游戏的迷恋程度已到成瘾,建议到专业的机构给予相应治疗,包括从躯体方面、心理方面、行为方面等都给予专业的、个性化的辅导,帮助青少年早日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开滦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主任医师于振剑长期关注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据他介绍,“通过一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叙述,我们了解到,上网玩游戏可以让他们得到满足感、成就感,在游戏中获胜时,会获得鲜花与掌声,而这些是现实生活中难以体验到的。”
于振剑介绍,从网瘾的临床表现来看,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有些沉迷游戏,但学习还没有明显受影响;第二阶段玩游戏有些失控,还能坚持学习,但学习成绩开始下降;第三阶段沉溺于手机游戏并严重影响睡眠和学习,虽还能勉强坚持上学,但经常迟到,精神不振,成绩显著下降;第四阶段放弃学习,晚上玩游戏至深夜甚至通宵,白天睡觉至中午,整天可以不出门,不与人交往。
“这个过程恰好与‘扁鹊见蔡桓公’的典故相契合,应早期开始正确引导和干预,否则等发展到‘君之疾,在骨髓’的严重成瘾状态,此时已严重影响甚至荒废正常学习生活,再干预则难度很大。所以早发现、早干预很重要,但遗憾的是家长们带来门诊就诊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君之疾在骨髓’的第四阶段了。”于振剑惋惜地说。
青少年沉迷网络危害大
据了解,这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的表现大致相似。首先在躯体方面。包括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睡眠生物节律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其次是人格和心理方面。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冲击。在网络虚假的身份之下,人际关系充斥着不信任感,易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的青少年,他们在“网下”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闭锁。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易出现“网络性格”,最大的特征是“孤独、紧张、恐惧、冷漠和非社会化”。具体可表现为与现实疏远,为人冷漠,缺乏与人接近的勇气,缺乏时间感,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易激惹、忧虑、抑郁、烦躁不安、易受环境的支配、失眠、遭遇挫折时容易沮丧悲观。
还有行为方面。青少年对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后,逐渐出现“网络成瘾症”。网络游戏导致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下滑,甚至逃课、辍学,耽误正常的学习。在虚拟的网络游戏环境中,没有约束性,更易出现道德素质下降、道德观念淡化,导致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习惯,行为孤僻、懒散,忤逆父母,不惜用掉自己的学费、生活费,借款、欺骗父母,甚至丧失人格和自尊,严重者偷窃、抢劫、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据介绍,现阶段国内外网络沉迷主要的干预方法有心理干预、药物治疗及其他干预方法,以心理干预为主,药物治疗及其他干预为辅。
一项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治疗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1 种干预措施的干预效果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综合干预、家庭干预、运动干预、电针干预、个体认知行为疗法、其他干预、人际干预、一般团体心理干预、团体认知行为疗法、一般心理健康教育、药物干预,其中综合干预方式的效果最佳。
综合干预可以集中心理干预、药物干预及运动干预等各种方法的优势,综合改善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等各方面状况,减轻网络成瘾。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动机访谈、现实疗法、接受与承诺疗法、体育运动处方、心理剧、团体治疗等。针对不同青少年个体出现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心理治疗方案。
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须各方力量
去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表明我国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中指出,游戏行业未成年人保护相关工作成效凸显——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长、月活跃用户数、消费流水等数据,同比都有极大幅度减少。
同时于振剑也指出,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家长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父母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尽量做到孩子面前不玩游戏,注重言传身教。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的言行举止都是你行为的映射,身教更甚于言教。还要培养广泛的兴趣。一个兴趣广泛,眼界开阔的孩子,他会发现生活里有很多比游戏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事情可做。比如读书、绘画、手工制作、踢球、打篮球……而非整日沉浸在网络游戏里。从小让孩子明白手机、电脑是学习的工具。当孩子有不懂的问题,用手机和电脑为他解决问题,用电脑、手机了解很多书本外的有趣知识,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合理安排孩子上网游戏的时间。堵疏结合,一味地围追堵截,不如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更重要。无论多忙,多抽点时间陪孩子。建议青少年积极培养课外兴趣,参加体育活动,减少对网络世界的依赖。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陪同孩子参与体育锻炼,促进亲子交流。
据了解,开滦精神卫生中心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团队,定期深入多所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家长及学校对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的认识,同时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中小学生给予个性化心理支持。医院的心理咨询科定期举办线上及线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公益讲座、团体沙盘游戏等,其内容包括了针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方面问题的分析。
记者 李雪松 通讯员 王洋
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19岁以下网民规模已达1 86亿人,占我国网民总数的17 6%。其中9岁及以上未...
□唐山劳动日报记者赵雅静通讯员王岩军王静很忙。预约的电话采访被打断数次。“我先去给居民天然气卡充...
陈某波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集资参与人进行报案登记的公告陈某波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于2021年6月28...
据气象部门预报,受冷空气影响,11月28日至30日,我市将出现强寒潮和大风天气,气温持续下降14~16℃,...
11月25日在河北省遵化市兴旺寨镇花椒园村北拍摄的古长城(无人机照片)。河北省遵化市兴旺寨镇花椒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