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岗工作人员介绍岗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供图
就业促进工程
【资料图】
-目标
2022年,开展就业创业服务活动300多场次,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6000个,建设省级青年就业见习基地不少于30个,发放各类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不少于4500万元;做好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帮扶工作,促进有就业意愿的群众尽快就业;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次。
-进展
2022年,举办各类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604场,发布岗位20.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68万人;236家见习基地开发2845个就业见习岗位,1490名失业青年和离校两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各级企事业单位引进我省急需紧缺优秀应届毕业生381人,公开考录公务员2211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人员3100人;建设省级青年就业见习基地30个,发放青年农牧业创业金融扶持专项贷款4583万元;组织15.1万名农民工返岗复工,全省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就业21.6万人;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02万人次,技能培训自主就业退役士兵858名;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8.61万人次。
-反响
“直播带岗”搭起就业“新桥梁”
“我是学财务会计的,请问有企业需要这方面的人吗?”“高景太阳能操作工的工资有多少?”求职者留言不停地在直播间的屏幕上滚动播放。
家住西宁市湟中区的闫光辉就通过直播带岗应聘成功。“此前,我看了几场‘直播带岗’,提供的岗位也很多。我就在里面选择了符合自己的岗位,与企业联系,投递简历、面试,现已在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应聘成功。”
2022年以来,青海搭建全天候“线上”招聘云平台,利用“青海公共就业招聘服务平台”“青海人才服务网”等网络招聘平台,常态化开展“直播带岗”招聘等系列招聘活动,以抖音、快手为牵引,微信视频、企业自有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协同发力,打造省市县三级纵向互通的就业云矩阵,为企业招才和劳动者求职搭建起了全天候网上对接平台。(陈晨)
“双减”让每一个家庭享受到了更多的亲子时光。摄影:李娜
教育提质工程
目标
新建、改扩建50所基础教育学校;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提升校内课后服务水平;推进省内东部地区对口支援青南教育工作,选派500名支教教师实施“组团式”支教帮扶;完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组织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1.5万人次;研究整合组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支持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和青海民族大学各建设1幢学生宿舍楼。
进展
新建、改扩建基础教育学校66所,建设校舍面积近20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近20万平方米;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和制度体系,实现“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100%全流程监管;选派506名支教教师实施“组团式”支教帮扶;招聘中小学教师和特岗教师950名,完成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37个、培训教师16000人;以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筹建1所职业本科大学,新建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各一栋学生公寓,建设面积5万平方米。
反响
“双减”让童年更烂漫
“‘双减’政策实施这一年,我们家长从担忧焦虑到享受亲子时光,现在才真正意识到奔跑、欢笑,让孩子充分释放天性,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才是孩子该有的模样。”西宁市民乔雅娟对于“双减”带给家庭的变化很有感触。
“现在,我们只给孩子报了跆拳道班,每周末两个小时,完全为了强身健体。”乔雅娟直言,2022年她最大的感触就是相关部门对这些兴趣班的管理越来越规范了,“以前,我们也是有所担心的,现在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已经全部纳入了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所有的流程都在平台上完成,有国家为我们提供保障,心里就踏实了。”
“双减”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部署,实施效应非常明显,让孩子的心灵在广阔天地间自由地释放,做家长的要好好珍惜。(王宥力)
老旧小区改造增强居民幸福感。西宁市城中区城乡建设局供图
住房改善工程
目标
2022年,力争解决85个小区遗留的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问题,维护购房群众合法权益;实施4.09万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推进节能保温、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提升整体改造水平;加装老旧小区住宅电梯100部;实施6707套城镇棚户区改造和4万户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推进农牧民危房(抗震)改造,为6078户城镇住房困难群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更好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
进展
化解了89个小区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开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4.1万套,实施老旧小区建筑节能改造33.6万平方米、道路改造11.41万平方米、供水管网改造3.02万米、排水管网改造3.47万米、供电管网改造3.45万米;加装老旧小区住宅电梯100部;开工城镇棚户区改造6711套;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4万户,改造农牧民危房(抗震)16810户,发放城镇住房困难群众住房租赁补贴6392户。
反响
老旧小区“改”出居民幸福感
走进位于海东市乐都区的五二厂小区,楼宇白灰相间、错落有致,广场干净整洁、各类基础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住房改善工程带来的新变化令人眼前一亮。
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五二厂小区,是原青海铸造厂、青海锻造厂支援国家三线建设的随迁职工家属楼,是乐都区最具代表性的老旧小区之一,存在基础设施老化、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2022年,乐都区实施老旧小区(五二厂)改造,实现了地下到地上、楼内到楼外全方位改造,小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居民楼“旧貌换新颜”。细数小区改造后的种种变化,70多岁的老职工周永清心里乐开了花。“党和政府真是为我们着想,现在小区建有老年活动中心、有了健身器材,我们老年人住起来心里头也畅快,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咱们居民的幸福感。”周永清说。(石成砚)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省卫生健康委供图
健康青海工程
目标
2022年,推进实施包虫病、结核病防治项目;开展医疗机构乱收费、误诊错诊乱诊等突出问题整治活动;通过省级优秀专家对下坐诊、扩大远程医疗覆盖面、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与培训等方式,提升能力不足医疗机构常见病诊疗水平;继续调整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继续实施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实施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抽检监测32大类5000余批次。
进展
在全省开展人群包虫病查病13.32万人,免费筛查结核病疑似患者1.56万人,全省报告发病率59/10万;检查定点医药机构3033家,处理违规定点医药机构571家,追缴医保违规费用6167.63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30.79万元;区域医疗机构实验室检验结果互认单位从59家增加至66家,互认项目从40项扩大到47项;人工关节落地使用价格平均降幅82%、节约费用8000万元,胰岛素降幅48%、节约费用7000万元;省级12家三级公立医院选派100名支医队员,支援环湖地区7家州级公立医院和13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全省职工医疗和生活互助保障活动参互单位共5314家,参互职工共计35.23万人,结报15000人次,互保基金支出1839.87万元;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32大类5014批次。
反响
“医疗帮扶”填补基层医院多项技术空白
“此前,医院没有能力开展结肠镜检查。”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人民医院院长张俊说,“环湖地区支医贵南分队的到来,不仅医院里成功完成了首例结肠镜检查,实现了零的突破。还从胃镜操作规范入手,加强医院内镜工作人员操作规范与技巧培训,助力医院消化内镜技术发展。”
2022年,我省在持续巩固青南支医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启动实施环湖支医行动,由省级12家三级公立医院选派100名支医队员,支援环湖地区7家州级公立医院和13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实行驻点帮扶、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相结合的支援帮扶方式。(郭靓)
老年人在爱老幸福食堂就餐。资料照片
关爱扶助工程
目标
2022年,完善养老保险公共服务,逐步推动更多社保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力争全省托育服务机构数量较2021年增加10%以上;健全我省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为3200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为1万名残疾人提供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为400名高中、大学阶段接受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发放教育资助。切实满足残疾人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
进展
2022年,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业务已在人社一体化平台上线运行87个事项,29个社保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并与我省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对接;全省累计开办托育机构81家、托位数6866个,新增托育机构16家、托位数1350个;印发《青海省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实施方案》,拓展医疗救助范围、规范大病保险政策、优化资助参保政策、合理调整救助政策、健全预警监测机制;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3400名,为22450人实施辅助器具适配。对655名残疾学生进行救助,发放救助资金168.7万元。
反响
党是太阳暖人心
“城市环境变美了,我们家的变化也大啊。”家住西宁市黄河路54号院的郭新明回忆起以前居住的环境和家里的状况感慨不已。
郭新明口中“家的变化”,是2022年初城西区民政局为他家安装了智能远程监测电子设备、SOS报警器、智能门磁、智能烟感等设备。他姐姐今年74岁,智力二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他两口也都年近古稀之人了,照顾姐姐也很吃力。考虑到实际困难后,他家纳入了家庭养老照护保障范围。“现在好了,我们出门也放心多了,有紧急情况,都能及时知道。”郭新明说。
这只是我省关爱扶助工程的一个缩影。如今,我省已初步形成上下贯通、城乡协调发展的关爱扶助服务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倪晓颖)
互助县供水进房间。省水利厅供图
乡村建设工程
目标
遴选200个行政村开展乡村振兴试点,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着力打造“青海样板”;开工建设300个高原美丽乡村和10个美丽城镇建设项目;推进农村、区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工作,保障农牧民饮水安全;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00平方公里以上;完成2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乡村振兴领域政策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审计监督,实现1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审计全覆盖。
进展
实施乡村振兴项目376个,新改建饮水管网102公里、饮水设施253座,新建污水管网97公里、污水处理设施52座,配备垃圾收集转运设施103套,新建、改建垃圾处理站27座,新建农村户用厕所4.42万座;实施高原美丽乡村项目300个,10个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均已开工;维修养护农村牧区供水工程484处,实施治理水土流失项目33个、治理面积483.2平方公里;建成1.43万公顷高标准农田;实施农村公路危旧桥梁改造30座,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1.65公里;1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审计实现全覆盖。
反响
汩汩清水见证山乡巨变
在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红光上村,村民韩乙拉四拧开自家的水龙头,用着哗哗流淌的清水欣喜万分。他说:“过去从黄河边挑水吃饭,现在自来水引进了厨房,吃水方便了,浇地新建了引水灌渠,生产条件改善了。”
被称为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典范的红光上村,新建了污水处理和配套管网设施,实施了“厕所”革命。“全村户户有浴室、水冲式厕所,村里的道路修得又宽又平,村民们的幸福感越来越强了。”红光上村村党支部书记马乙四夫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和城里人一样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张艳得说,2022年以来,我省加快农村牧区供水工程建设,完成更新改造农村牧区供水工程304处,提高了33.73万人口的供水保障水平。全省农村牧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2%。(王臻)
污水处理厂职工正在取样检测。摄影:公保安加
生态环保工程
目标
2022年,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储备库建设,推进22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以电能替代为主要路径,实施去煤供暖,持续推进兴海县、共和县、同德县、贵南县、河南县清洁供暖示范县建设,加快推进海西州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推动优化能源结构;将灌溉规模在10万亩(约6667公顷)及以上的农田灌区纳入生态环境监测方案,加强农田灌溉前水质检测,保障农田灌溉水质达标;继续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85%和83%,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进展
实施了西宁、海东、海西、海南、海北、黄南、果洛7个市州31个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三江源清洁供暖工程开工23个,其中兴海县、共和县、同德县、贵南县、河南县清洁供暖示范县开工建设9个,改造清洁供暖面积81万平方米;海西州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热源改造172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203万平方米;设计规模在10万亩(约6667公顷)及以上的3个农田灌区水质监测纳入方案,完成湟海渠灌区、德令哈灌区、尕曲灌区农田灌溉水质监测任务;重点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3%。
反响
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康杨镇污水处理厂一旁,经过多级处理后的农村生活污水变得清亮透彻,通过湿地公园,流入清澈沉静的黄河。
随着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落地建设与河流生态缓冲带建设等工程的一步步推进,如今尖扎县已全面补齐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实现了河岸生态恢复,确保了生态良好,水质稳定,村庄洁净,保证了一江清水向东流。
“我们康杨镇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量每天1000吨,我们用物理沉淀,微生物曝气降解,紫外消毒三步来处理生活污水,通过这三个阶段,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既确保了良好的黄河水生态,让一江清水向东流,也让周边环境更加漂亮。”尖扎县康杨镇污水处理厂经理牛恒山说。(公保安加)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百姓生活有滋有味。青海省演艺集团供图
文化惠民工程
目标
2022年,新开工西宁市山地体育公园、黄南州和果洛州体育公园及海南州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开展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下基层演出600场次;加大建设固定放映室力度,建成7家固定放映室;打造2个乡村旅游集聚区,培育20个全国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为全省民族地区5.82万农牧户置换有线高清交互数字电视机顶盒,为108万套直播卫星接收设施提供维护服务。
进展
果洛州赛塘全民健身中心、黄南州隆务河体育公园、果洛州格曲河体育公园、海南州贵南户外运动公共服务项目、海南州同德户外运动公共服务项目、海东市沿黄健身步道开工建设;组织50支文艺轻骑兵团队深入基层开展演出600余场次;建成7家固定放映室;西宁市大通县朔北藏族乡、海东市互助县威远镇2个乡村旅游集聚区初具规模,培育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3个、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20个;为全省民族地区5.82万农牧户置换有线高清交互数字电视机顶盒,解决直播卫星接收设施设备故障19983起。
反响
“文艺+宣讲”传递党的好声音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用文艺的方式进行解读,我们听得懂,也喜欢看。”来自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的王女士赞叹,“文艺轻骑兵用接地气、冒热气的演出方式,为我们老百姓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文艺力量,真是太好了。”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团队深入基层一线,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精心编排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将精神融入文艺作品中,通过“文艺+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宣传动起来、唱起来、火起来、新起来,进一步激励广大农牧民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新时代幸福生活努力奋斗。(郭靓)
工作人员了解群众诉求。西宁市城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维权便民工程
目标
2022年,健全完善源头治理,及时纠正审判执行中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强化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和12368诉讼服务热线功能,规范简化办事流程;持续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收费标准;开展物业管理服务监督检查和信用等级评价,依法查处整治物业公司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推进网格和网格员统一编码工作,进一步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水平。
进展
完成审务督察系统建设,规范法官司法公开行为,提升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全省各级法院为群众提供诉讼风险评估等“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为诉讼参与人提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升级12368诉讼服务热线,提高诉讼服务便捷化、精细化水平;印发《进一步做好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不合理收费清理规范工作的通知》等通知,深入开展违规收费专项整治,维护群众合法权益;8个市州完成网格和网格员编码,网格化服务覆盖率达100%。加快推进了网格整合和编码工作,将党建、民政、城管等各类网格化整合形成多网合一。
反响
“网上办案”让百姓感受到高效与温度
“互联网法庭在线开庭,省下的是钱,节约的是时间,提高的是效率。”张女士的案子在通过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法院“掌上法庭”成功调解后,对线上参加庭审作出真切评价。
张女士为变更孩子抚养权,承办法官在深入了解案件事实和当事人诉求后,采用“掌上法庭”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线上调解并达成调解协议。
近年来,全省各级人民法院持续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加强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平台建设,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掌上法庭”等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方式提供网上立案等诉讼服务,实现数据线上跑,纠纷门口化,为当事人提供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次通办的“指尖上”诉讼服务,人民群众在“便民利民”中切实感受到法治的正义与温度。(王晶)
西宁汽车客运中心。青海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交通物流工程
目标
2022年,开展邮件快件处理场所规范化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发展县域物流“统仓共配”模式,实现县物流仓储分拨配送中心整合县域快递资源达到80%以上,乡村站点“多站合一”比例超过50%;组织开展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排查整改工作,通过适当加宽道路桥梁、城市主干道桥隧道化改造、建设城市地下通道过街天桥基础设施;合理利用道路资源缓解居民重点时段停车难问题。
进展
2022年,全省累计建设各级快递综合服务站865个、农村快递公共取送点183个,全省4147个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到70.3%,1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市“快递进村”覆盖率达到81%,县级规范化邮件快件处理场所覆盖率达到98%,累计布设智能快件(信包)箱1772组;41个县启动“统仓共配”运营主体遴选程序,36个县已经确定运营主体;34个县整合县域快递末端资源超过80%,乡村物流节点资源整合接近50%,多站合一比例接近50%;完成西宁市426个路口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排查整改工作,实现426个路口信号灯联网联控,覆盖率达100%;全省新增设75处停车路段,新增停车泊位6275个。
反响
“百姓事再‘小’也是我们政府的‘大事’”
在城北片区智慧停车服务站,记者看到一排排的车位上整齐停放着车子。该停车场共有停车位177个,门口处设置了智慧停车装置,过往车辆可以24小时方便停车,而且还能实时看到剩余停车位数量。
“城北这一块老旧小区多,周边还有学校、菜场等场所,人流量较大,每次来这边停车是个很大的难题。如今,政府解决了这个大难题,现在来办事、接送小孩方便多了。”市民吴优说。
2022年,全省新增设75处停车路段,新增停车泊位6275个。除免费向社会开放的111处公共临时停车场7256个泊位外,所有收费的公共临时停车场均实现了电子收费全覆盖。(叶文娟)
标签: 两会特刊民生实事一年来 青海新闻网
【两会特刊】民生实事一年来青海新闻网
【新春走基层】春节到,我省各馆“文化大餐”丰富多彩青海新闻网
“冬游西宁”文旅惠民季活动欢乐启动青海新闻网
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小组召集人会议召开青海新闻网
我省发挥中藏医药特色优势参与新冠病毒感染预防救治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