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埔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考核居全省第一,是全省唯一获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优秀县”。这颗镶嵌在广东省东北部的“绿宝石”,生态建设行动之多、力度之大、成效之好,令人瞩目。
保护发展森林资源,赓续绿色发展血脉,大埔正持续推进,向更高目标迈进——争创县级国家森林城市。
如果说创森是大埔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林长制则为该基础工程提供制度保障。今年,大埔从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上发力,旨在构建党政同责、各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埔林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演绎更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
种好树
打造特色森林生态品牌
草长莺飞三月天,又是一年植树节。挖坑、埋土、浇水……随着一株株树苗栽下,春天里的大埔显得更加生意盎然。
今年开春以来,大埔县广泛发动干部群众,迅速掀起春季造林绿化高潮。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大埔县组织百余名干部群众义务植树,地点定在垃圾填埋场,让以往印象中臭气冲天的垃圾场摇身一变成了绿意盎然的小森林。
绿色,是大埔最亮丽的颜色,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多年来,绿美行动早已不是形象工程,而是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执着。
“每年我们在外的村民都会约定时间,从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回来,组织种树。”大埔县茶阳镇华祝村村民丘毓余告诉记者,自2010年以来,每年的植树节到清明节期间,华祝村同乡会组织乡亲回乡植树造林,已成为“传统习俗”。
“植”得吗?值得。
10多年来,华祝村荒山披上了绿衣,改善了水土流失。“更重要的是,通过植树活动提升了村民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乱砍滥伐的现象减少了,火烧山毁林的状况也没有再出现。”丘毓余说,这是看得见的变化,他希望通过植树活动,能够带动周围的村庄,给村民自己打造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
通过“种好树”,打造大埔特色森林生态品牌,华祝村并不是孤例。
自2016年大埔县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来,绿美行动已为大埔带来不少亮眼成绩单。
截至目前,大埔拥有林地面积295.7万亩,森林覆盖率78.99%,连续多年居省、市前列。大埔先后获评“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县”等称号,成功创建阴那山国家森林公园、广东省森林小镇青溪镇、广东省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大埔县瑞山森林康养基地”。2020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考核居全省第一,是全省唯一获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优秀县”。
绿美行动工程还在持续,大埔向更高目标迈进——争创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去年是大埔县全面推行林长制的第一年,走向森林城市,林长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以林长制为抓手,目前大埔县建立了县、镇、村三级林长体系以及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等相关制度,党政同责、部门联动的工作局面基本形成,山更青、水更绿、民更富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通过林长制,大埔县要有效解决森林资源保护的内生动力问题、长远发展问题和统筹协调问题,由林业部门‘小马拉大车’转变为各级各部门‘同唱一台戏’,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大埔县林长办负责人表示。
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如今走进大埔,处处均是绿树成荫、宜居宜游,城在绿中、树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绿色变革,已经开启征程。
守住绿
推进“智慧林长”建设
“三分种,七分管。”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埔林地面积广阔,森林防火压力大。山火多发曾让大埔频遭“烤”验。
“种再多树,没有做好防护,一把火就把之前的努力全烧掉了。”这是大部分林业工作者的心声。如何“守住绿”,离不开这样一群人——护林员。
“上山巡逻、下山宣传,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湖寮镇护林队队长何信强说,这是他们的常态。
湖寮镇总面积逾30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近26万亩,全镇八成面积被森林覆盖。每年9月到次年4月底是特别防火期,对于护林员来说,这是最忙碌的时期,尤其是清明节期间,更需格外留意。
“目前全镇配备护林员56名,平均一人专管林地5000亩,主要任务是森林防火和野外用火宣传,巡查制止开山种果、乱砍乱伐的行为。”何信强说,森林大家共建,绿水青山也要大家共同维护,护林员处在森林资源保护的第一线,责任重大,要经常巡山,按时上报自己巡护责任区域范围内的动态,看到群众野外违规用火要制止,严控火源。
何信强告诉记者,自林长制实施以来,护林员多了,专业扑火配备充足,保护森林资源的责任更加明确,有了考核标准,大家积极性提高,因护林人员有限导致的森林管理难问题迎刃而解。
17年护林工作中,何信强亲眼见证环境的变化,“以前看不到的松鼠、画眉等动物,现在经常在人前露面。山火发生频率也少了,去年湖寮镇便没有发生一宗山火。在大力宣传下,爱林护绿的意识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我们工作也更轻松。”
当一方林长,保一方生态。大埔县构建以村级林长、基层监管员、护林员为主体“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架构,基层监管员原则上由镇驻村领导干部兼任,国有涉林企事业单位原则上由法人代表或有关负责人担任林长。目前,全县共有县、镇、村三级林长1538人,监管员879人,护林人员682人,全县295.7万亩山林实现了网格化无缝隙管理。
同时,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大埔还注重“技防”与“人防”结合,推进“智慧林长”建设。
“确保巡山工作全覆盖无死角,我们要求护林员必须使用手持北斗巡护系统进行巡山护林,每日上线使用率100%,并加快建设林长制信息平台化建设,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理念来管理森林资源。”大埔县林长办工作人员张展菱说,通过平台将实现监测所有护林员的巡护情况、轨迹,当发生火源可疑时,点击立刻查找分片的护林员,快速进行实地现场勘测。
“请注意森林防火。”这是去年8月大埔县在五虎山、双髻山森林公园安装的智能森林哨位系统,具有24小时监控和语音提示警报功能,采用红外传感器,对进入林区的人员、车辆进行检测抓拍以及警示。
“智能森林哨位系统能语音提示,提醒市民注意已进入林区,注意森林防火。入口的摄像头系统还会自动进行抓拍,如有吸烟、破坏林木等不良行为,可以及时通过语音进行警示和制止。”大埔县林长办工作人员简晓琪说,该系统能及时掌握林区重要路段的实况,对进入林区的人员进行警示教育,增强了五虎山公园、双髻山公园森林资源的保护,推动了林长制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增点彩
“企业林长”助力林下经济发展
阳春三月,迎着淡淡的油茶花香,走进位于茶阳镇群丰村的广东穗瑞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油茶基地,连绵的山头一片片油茶树叶绿意盎然,树上结满了大大小小的茶花苞,有的还是小嫩芽,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目前企业在大埔茶阳、西河、三河等镇拥有6000多亩油茶种植基地,以及可日加工油茶果200吨的精深加工基地,去年茶油产量600多万斤,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广东穗瑞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宜秋说。
大埔是“世界长寿乡”,生态环境良好,土壤中富含硒元素,产出的油茶产品被赋予独特的营养成分,因此该企业选择在大埔发展油茶产业。
自2012年入驻以来,企业通过种植油茶,让当地荒山变成了绿色生金的聚宝盆。“多年来,企业在大埔发展了集油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林下经济产业链,有‘佰佳惠’‘卓粤御品’油茶籽油系列、婴幼儿护肤和成人护肤外用油系列、润唇油、茶枯皂、茶籽粉等产品。”黄宜秋说,去年该企业因生产的油茶产品成为梅州市首家通过深圳“圳品”供深食品的企业,产品还远销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
当一方林长,还要富一方百姓,为大埔“增点彩”。
大埔县在设立县、镇、村三级林长制体系的基础上,探索设立企业林长。记者获悉,去年以来,大埔县林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发展,建立“一对一”帮扶,帮助企业林下经济蓬勃发展。
“推进‘企业林长’后,通过引导企业与省高等院校合作,持续开展油茶规模种植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完成对油茶种植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在技术方面起了指导作用。另外通过多种渠道帮企业推销产品,对油茶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有了良好的支撑。”黄宜秋说,发挥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近些年来企业还带动当地1700多户农户种植油茶,平均每户10亩,年均增加收入9000多元。
群丰村村民余数珍便是其中受益的农户,“有了龙头带动,现在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有信心,除了自家的油茶基地外,村民还可以在企业上班,帮基地做除草、施肥等管护工作,为家庭增加收入。”
当前,大埔指引当地群众在挖掘森林资源潜力与活力上做文章,通过培育林业合作社等方式,激活林业资源要素市场,越来越多群众向山进军、耕山致富,迈入了“不砍树也能致富”道路。
目前,大埔县统筹推进林—茶、林—药、林—蜂、油茶采集加工等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在西河、湖寮、枫朗等镇布局五指毛桃、仿野生铁皮石斛、仿野生金线莲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在茶阳、西河、三河等镇布局高品质油茶种植及精深加工基地,在银江、茶阳、高陂、西河、枫朗等镇布局林禽、林蜂养殖基地,在洲瑞瑞山、枫朗西岩山岽顶湖布局森林康养基地。
念好“山”字经,做活“林”文章。推行林长制改革,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大埔将抓好广东南岭国家公园辐射区大埔段建设,探索建立“生态银行”,推进“碳普惠”“碳中和”项目和碳排放交易,加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突出生态惠民,改革利民,发展产业富民。(●南方日报记者马吉池通讯员余灏罗文燕赖特成)
近日,合肥市蜀山区祥云家政服务公司对家政服务员进行基础业务培训。(资料图片)强服务牵线搭桥“双安...
本网讯(记者范克龙)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1月1日至11月20日,铁路“双11”电商黄金...
本网讯(记者王弘毅)记者近日从国家统计局安徽省调查总队获悉,9月份,我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 6%...
人物寄语作为一名信访干部,要牢记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职责使命,深入群众,将心比心、主动担当,依法...
“小朋友们给妈妈串一个项链,比比谁先完成,谁的最好看……”日前,记者在萧县金蕾托育中心采访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