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减糖正成主流生活方式 应该如何看待减糖?

  • 2021-09-10 14:53:47 来源:国际商报

随着国民健康饮食意识不断增强,减糖正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主流生活方式。应该如何看待减糖?如何看待饮品食品行业现在广泛应用的代糖?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认为,“人类对甜味的喜好与生俱来。从营养学上来看,糖是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的;而从食品加工业层面来看,糖的粘稠等特也使其在一些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人们无需妖魔化糖,更不用谈糖色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对糖的推荐上限是每人每天25~50克,最好低于25克。”

在陈君石看来,人们少量摄入糖没有问题。但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应成为自己的第一负责人。“人们的食物来源多种多样,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就摄入了过量糖分。消费者应该有意识地控制摄入量,养成看成分表的惯。”同时,陈君石呼吁,饮料企业也应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想办法尽可能地把产品中的糖含量降下来”。

实际上,在食品饮品糖类来源中,占比靠前的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糖果、巧克力等甜品。“这些甜品虽含糖量很高,但人们通常不会吃太多。调查显示,中国人均糖摄入来源排名第一的是乳制品,达24%;其次是蛋糕、饼干等烘焙类食品,占比在20%左右;饮料贡献了17.7%,位列第三。”陈君石解释道,以乳制品为例,为了调解酸甜度,很多酸奶制品尤其是常温酸奶中的含糖量不亚于含糖碳酸饮料。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食品工业中,甜味剂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年来,不少新兴品牌和产品都在主打健康低糖的产品中使用甜味剂。但也有不少人谈代糖色变。

“很多人认为甜味剂不安全。实际上,对于合规企业来说,每一种甜味剂能够使用在食品中就说明是已经经过国家卫健委批准的,无论是罗汉果提取物等天然甜味剂,还是人工合成的糖精、阿斯巴甜等添加剂,抑或是新兴的赤藓糖醇等较高档的甜味剂都是安全的。”陈君石说,国家还按照科学指导对食品添加剂的用量、使用范围作出了规定,规范的生产企业按照标准进行生产,消费者无须担心安全问题。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科技研发的提升,未来还会有更多更好更安全的甜味剂问世。饮品行业要发展,用甜味剂取代糖是一个趋势。当然,不会完全取代含糖饮料,而是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陈君石说。

标签: 饮食意识 生活方式 谈糖色变 碳酸饮料

推荐阅读

家政服务如何靠谱又省心

近日,合肥市蜀山区祥云家政服务公司对家政服务员进行基础业务培训。(资料图片)强服务牵线搭桥“双安...

全球要闻:铁路“双11”电商黄金周快件运输启动

本网讯(记者范克龙)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1月1日至11月20日,铁路“双11”电商黄金...

9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

本网讯(记者王弘毅)记者近日从国家统计局安徽省调查总队获悉,9月份,我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 6%...

焦点速递!【榜样】把群众的事放在心坎上

人物寄语作为一名信访干部,要牢记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职责使命,深入群众,将心比心、主动担当,依法...

【暖民心 见行动】家长安心托付 孩子快乐成长

“小朋友们给妈妈串一个项链,比比谁先完成,谁的最好看……”日前,记者在萧县金蕾托育中心采访时,老...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品牌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