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日子富裕了,口袋里有钱了,村里环境美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了!”傍晚,曹妃甸区十农场和新村贾银肖大娘吃过晚饭,便和几个老姐妹准时来到村中央休闲广场。此时,广场上已是人声鼎沸,大人们有的扭秧歌,有的跳舞,孩子们有的跳绳,有的骑着滑板车来回穿梭——在渤海之畔,这个只有300多人的小村庄美丽祥和,百姓尽情享受着美好生活,人人脸上笑容洋溢。
“今年我承包了360亩稻田,全部是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现在正是水稻抽穗灌浆期,也是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在村北的一块儿稻田里,种田大户贾祥烨租来了一架无人机,他正配合机主加注预防稻瘟病和稻曲病的农药,“再有2个月,水稻就成熟了,只要后期把各种病害防治好,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无人机拔高起飞,贾祥烨看着绿油油的水稻,不禁笑出了声。
和新村现有耕地4600亩,全部是水稻田,水稻种植历史已经有62年。从最初薅草、施肥、收割全靠人工,运稻苗、化肥和收粮食全靠马牛,水稻单产只有四五百斤,到如今插秧、撒药、收割全部实现机械化,水稻亩产达到500多公斤,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水稻产量大幅提高主要是近10年的事儿。”和新村党支部书记李伟介绍,这些年,村党支部努力加大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和范围,每年都组织水稻种植户外出参观学习,把好的经验和高产新品种引进来。同时努力做好群众服务,保持供排水渠道畅通,让变压器进了稻田,对土路进行了全面硬化,“国家取消了农业税,种地的补贴一年比一年多,这些大好事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10年前,村里种植户虽然不少,但都是小片经营,一家最多不过三五十亩。如今,村里种植水稻百亩以上的承包大户比比皆是,几乎家家都有几种现代化农机具,一些种地大户还添置了插秧机、收割机等大型机械。”51岁的李全伟是土生土长的和新村人,每年承包稻田都在150亩以上,靠着种植水稻,他给儿子在县城买了楼房,给自己买了一辆小轿车。说起近十年乡亲们和自己的变化,他特别激动,“现在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达95%以上,很多种植户因为农活儿少,都腾出时间到企业打工,收入大幅增加。”
百姓通过种植水稻发了家,村里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72岁的老党员赵福泽老家在迁西潘家口水库,40多年前移居至此,提起这个第二故乡,他止不住赞叹:“路面全部硬化了,街道上还安装了路灯,村里不仅有休闲广场,还有2个各具特色的小花园,做饭用的是天然气,连厕所也改成了水厕,在村里也住出了县城的感觉!”
10年时间,小小的和新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民们生活在街巷硬化、墙面美化、村庄绿化的美丽宜居乡村中,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陈朔华李佳)开滦总医院吴寿岭教授荣登2012-2021年全国心血管病领域学者论文学术影响...
漫步在路南区万达商业街,一道靓丽的新风景引得路人频频驻足,“他是火凤凰足球队的指导教师,我在报道...
日前,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2022年度河北省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唐山4项企业标准上榜。近年来,唐山...
今年以来,路北区投入财政资金65万元,携手20多家文体、旅游优质企业,为群众提供优惠幅度均低于原价50%...
中医传统康复、运动康复、肌骨康复……走进开滦唐家庄医院康复中心,在每一个康复治疗室,都能看到患者...